中华民族复兴的灵魂——论当代文化精神 - 百家争鸣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书画频道 百家争鸣

中华民族复兴的灵魂——论当代文化精神

2014-3-29 23:06 查看: 2963 原作者: 北京何正江


一、“当代文化精神”,要追溯人类文明的源头——“三圣”文化;
    (一)、伏羲:人类文明始祖、人文始祖。
    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为中国开辟神,人类鼻祖。伏羲氏散发披肩,身披鹿皮,一派远古风范。远古时期,人们以石器加工兽皮,再以骨针等工具进行缝制,用以御寒。他创制八卦的功绩,伏羲氏的目光显得深沉、睿智,无愧于古代智者的形象。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伏羲氏则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
    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又拥有着超人的智能。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这种二进制数学模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描述了下来,这就是八卦。
    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皮,形右蛇之鳞身或花纹,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图腾标志。
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之图画出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内容的卦图,后人称为伏羲八卦图。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伏羲氏取火种、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历史。
伏羲始作八卦,标志着先民认识水平的突进,对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特殊的意义。对立统一的阴阳八卦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独特模式,对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具大贡献是始画八卦。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间的一个高级“信息库”。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先进的计算机。八卦中包含的“二进法”,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及电子学中。
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一、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二、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三、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四、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五、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六、创制古代历法。
但是,伏羲的最大功绩还是创立八卦。
    由上可知,伏羲的原型本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对历史思考和探究越来越深入,这种思考和探究具体说就是对文明事实的一种根源性的说明。对世界起源的探究开始只是一种构想,它首先以神话的形式存在。神话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它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而消失在哲学和历史之中。先是追询宇宙是如何起源的,接着想象一个创世之神,再把这个创世之神想象为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产生即是这样一个将神话传说哲学化、观念化,又将这一传说和观念历史化的过程。
    伏羲文化,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三皇”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中华文明史的较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2070年推向更早的年代。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中华文明史可能是8000——10000年。从源流史的角度看,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伏羲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维、科学走向、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今天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伏羲文化的民族本源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内聚力,团结海内外华人,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而为《易经》的初步内涵定义。易道始于上古(伏羲时代约7000年左右),兴于夏商周,集大成于春秋战国并延及两汉时期。
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占卜吉凶,正是这种对世界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并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此外,伏羲还立九部、设九佐,以龙纪官,号龙师。禅于伯牛,鑽木取火,教民熟食;制曆法,定节气,消息祝福,以测吉凶,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天疾,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一个民族始祖地位的确立,有曆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同时也是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爲主体,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始祖是国人曆经千百年反複审慎地选择而确立起来的民族血缘和民族文化的代表。
    首先,从民族文化的形成上来说,伏羲始画八卦,开啓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太昊伏羲氏还赋予了我们民族以总徽号——龙。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彙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爲中华一家。太昊伏羲因此而成爲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精典;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精典。中华文化其根是伏羲文化,博大包容,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因此,伏羲文化可谓中华文化的精典,可谓中华文明的精典。
    如果说曆史的前进与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文化,那么,人类文明则是文化的精典。“文化”者,“文”而“化之”,只用“文”才能推动曆史的进程,才能创造人类文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中华各民族大一统的基石。
    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就是伏羲文化。因爲伏羲文化不仅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要框架,是中华文化的嵴梁。同时,伏羲文化也是远古文明的有个缩影。
伏羲在七千多年前,所创造成的王业可谓昊昊然皇皇然矣!这些王业是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是古文化是古文明?
    马克思认爲文化的概念,分爲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而狭义的文化只包括精神一个方面。而伏羲的王业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如创网罟、始六畜等,其精神方面的如始建都、龙图腾、画八卦、制嫁娶、正姓氏、创书契、始熟食、创音乐、创炙针等。现在看来,上所列述的十一条,不论表面是属于物质的创造,还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创造,都是属于大文化,属于广义的文化。伏羲的发明,在人类的野蛮时代,上述不论哪一项,都是了不起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大事件,都牵涉到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伏羲画八卦,揭示了天道“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科学观,这不仅是当代科学的“高科技”,龙的子孙后人,七千年来把其视爲“无字天书”,今天仍旧不失“高科技”之称呼。其确切的定义,是中华远古文化,还是中华远古文明?
    天是什么?一般的说,大家看到的是苍天。具体的说是宇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华姓氏的博大内涵。我们说伏羲正姓氏,是正天道,正天性,正宇宙生生不息之大道。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灿烂丰彩。在七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太昊伏羲画出了八卦,八卦揭示了自然大道,揭示了宇宙大道,结束了千古结绳记事,使人类开始了“以卦治天下”,也就是以数治天下,也就是以“中和理论”治天下。自伏羲第一代起,曆十五代而至炎帝神农氏,牛羊等享、工具公有,人人平等,人人相爱,千余年没有战争。
    以八卦爲基础的《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在赞颂伏羲的匾联上,“一画开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匾联之一,所谓“一画开天”就其实质,即伏羲在质朴、简易、无框框条条局限的原始思维状态下不断探索,在凡人俗事背后找到了一个思维的制高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层次考察,从而感悟到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阴”和“阳”两个最基本的元素,并用八卦这种特殊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打开人们认识世界的闸门。
(二)、周文王:八卦人类文明瑰宝,宇宙高级“信息库”。
    周文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西周奠基人。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侯之位,又称伯昌。
    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周王朝 (公元前1046 -前256)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西周(公元前1046 - 公元前771年)从武王灭商建国,到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伏义氏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
    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其中姬昌的父亲季历最小。姬昌小时候很聪明,天资很高,古公亶父对他十分宠爱,心中很希望他将来能继承周族的大业。姬昌的两个伯父太伯、虞仲知道其父欲立季历以传姬昌,但他们明白如果按照当时传位立长的传统,父亲这一愿望将会落空。因此,他们二人便逃到江苏无锡,文身断发,表明自己不想当首领的志向,从而使季历顺利继位。当时,余吾戎、始呼戎和翳徒戎等方国叛商,季历带兵征服,解除商朝的危机。为此,商王太丁便封季历为西方诸侯之长,号称“西伯”。这样,周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威胁到商朝的统治,出于政治考虑,太丁设计杀死了季历。
    姬昌继位后,为兴周灭商报父仇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商王帝乙继位后忙于对东夷的战争,怕周也起来叛商,造成腹背受敌之窘,因此便对周采取拉拢政策:让姬昌袭封为西伯,位列“三公”,并将妹妹嫁给姬昌,商周关系暂时得到改善。姬昌并没有因此放松,他彷效祖父和父亲所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大力发展商业和农业生产。同时,他还礼贤下士,对于前来投奔的人,他都以礼相待,量才重用。于是各方贤士,如当时有名的散宜生、伯夷、叔齐、鬻熊、辛甲、闳夭、太颠等人纷纷投入其旗下,这些人才对于岐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更进一步扩大了姬昌的政治影响力。在姬昌的治理下,岐周国力更趋强大。
    周文王少年时参加农业劳动,能关心民间疾苦。任首领后,礼贤下士,宽厚待人,积极发展生产,实行奖罚分明和裕民政策,广求贤才,许多有才能的人都投奔于他。商纣王见他的势力强大,就借口将他囚禁在羑(yŏu)里(在今河南汤阴县北)。这期间,他潜心研究八卦,演化成64卦,每卦6爻,共384爻。穷探天下之理,成就天下第一部经书《周易》。又发明七弦琴,创作了一首名为《拘幽操》的琴曲。
(三)、孔子:《易经》万世经典,人类的文明发展。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日》~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着《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孔子的思想体系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儒学,以孔子学说为基础,以历代儒家宗师的理论为主体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成为四书。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着作。
    《易经》从八卦,演化成64卦,每卦6爻,共演化成384爻辞。孔子并用儒家文化思想丰富了《易经》的内涵。一部《易经》被西方人认为不可破解的天书,64组数码符号和384人生智慧数字密码,这是东方人的一部大智能百科全书。它是一部数字号码学,也是宇宙符号学。《易经》是一门多学科,重要的是在未来商战中的具有指导与应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个优秀的文化。伏羲在七千多年前画了八卦。八卦是天道大宇宙观的集中体现,是《易经》的理论纲领,古来被称爲“群经之首”。可以这样说,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理论纲领。
    《易经》是一部神圣的内容无所不包的万世经典;是一部藏往知来的筮书;是一部哲学书;是一部历史着作;是宇宙的代数;是上古人类活动保留下来的精神文明;是中国最古老的生活辞书;是历学更是科学!


(编审:殷金星)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