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非读不可的先秦两汉经典成语故事 - 诗朋文友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诗朋文友

一组非读不可的先秦两汉经典成语故事

2013-12-27 14:27 查看: 4204


中华先秦两汉经典成语故事(一下简称经典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典中颗颗璀璨明珠。中华成语之“成”,可理解为集文字语言之大成的意思。它句式稳定,炼辞精准,音韵铿锵,哲理深邃,一旦被理解,便积淀为中华传统文化的DNA,深深地流淌在国人之血液和脑髓中,世代遗传下去,直到永远。

    《经典成语》作为书面语言大多出自先秦两汉诸子文史哲典籍。但就其成语故事的形成则当是与华夏先民上观天文之像,下观鸟兽之迹,近察其身,远察其物,伴随语言和思维产生而产生的,就其对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演进法则和规律逐步感悟而言,时间就更久远了。

   《经典成语》自先秦两汉至今已经继承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宝库,其内容囊括对宇宙自然变化和人类社会行为演进之规律认识,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道德、伦理、教育、治学、修身、齐家、置业等各个方面,已经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数千年来,华夏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几经征战、通婚、杂居,早已融合为一个拥有有56个民族文化认同之中华民族。在近代,又屡遭外寇武力侵略或占领,正是靠着这种坚不可摧的文化力量,总是能够以文明战胜野蛮,得以涅槃重生,光复振兴,将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之传承链条继续向着未来的康庄大道延伸。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泥沙得真金。《经典成语》是经过悠久历史沉淀了的优秀传统文化主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于是,我们完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就中华经典成语而言,越是古老的就越是客观的,越是具有其客观真理性;越是古老的其文化价值越高。

    这里,让我们重新咀嚼一组先秦两汉经典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之——《物极必反》

  《物极必反》最早见于孔子《吕氏春秋.博志》:“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这一哲学观点的形成,是来源于《周易.爻辞》的。相传,当年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于羑里——纣王时期的国家监狱(位于殷墟即今河南省安阳市南约30公里,107国道左侧不足1公里处可望见羑里冢文王姬昌庙)——期间,将《连山易》伏羲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并对每卦六爻各爻注释以爻辞。“物极必反”的“极”是说当乾卦六爻上爻“——”阳爻已是本卦的极点,再向上(前)发展一定要演变为下一卦初一爻“- -”阴爻。阴阳相对,泰否互生,“否极泰来”之“否”由是而来。

   “日中则昃,月圆则缺”;“阴极阳生,阳极阴生”等宇宙自然规律,是华夏农耕先民最早对大自然的必然认识,是中华哲学思想的起源,揭示出的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自然变化的客观真理。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引申入人类社会,进而提出“人法地,地法天,人法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人文智慧的朴素的哲学概念。用上述哲学智慧指导人类社会即人的知与行,就是说人们主观意志和行为只能是遵循而绝不可以摆脱或超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正像一个人攀登到达高山之颠,无论再向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下坡走,即使被神化了的英雄也盖莫能例外。

     自《周易》问世,古老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时代。以老庄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哲学家极大地丰富了《周易》的哲学智慧,把对“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之宇宙自然规律的认识,广泛地用于人文哲学领域,产生了大大领先于释迦牟尼佛教之前之上并具有普世价值的老子《道德经》和孔子《周易.系词》两部伟大的哲学著作。随后又接踵产生了足以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先秦诸子经典著作和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哲学家,使得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国人后世交口称赞的学术成果累累、文化繁荣昌盛、圣贤达人济济的历史时期。

    运用“物极必反”这一观规律指导自己出世入世行为并达到圣哲级人物的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范蠡,约公元前约500年,与伍子胥、孔子,当然也和老子,庄子近乎同代人,首开“功成,名随,身退”之先河。当那时,范蠡伙同大夫仲运用老师然计七计之五,大败吴国,昭雪了越国亡国之耻,范蠡可谓功大弥天。可谁能想到,就在凯旋回越的半道上,范蠡给了大夫仲一封为避免《兔死狗烹》的信,自己却隐身而遁,先是到东海之滨后又辗转到冀鲁豫边区的定陶开办制盐等工商贸易去了。19年里,“三散三聚”成为置业昭示,富甲天下的“陶朱公”。

   自范蠡以降,历朝历代,功成名就之后的将相企图走“功成,名随、身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并不鲜见,但玩得成功的并无几人。楚汉相争,在刘邦帐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张良算也是一位道家人物,刘邦登基,论功封爵,当《功狗》们叫喊应以攻城略地战绩封侯割地的时侯,作为“功人”的张良只想封一侯爵,急流勇退,鞋底摸油,隐退乡里成就上策。愿望是实现了,张良被封为留侯。哪知刘邦一死,吕后欲篡,留下一个张良还了得,好景不长,张良便服毒自结了性命。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是一位地道的道家人物,玩“功成名随身退”一套理应娴熟,可他一旦受命于先帝托孤,辅佐一个近乎弱智的刘禅主持国政,唯有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献出性命。

   时光又过去近两千年,到了清代中后期,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1811——1872,湖南人)又玩了一把“功成、名随、身退”的道术,且玩的十分漂亮。

   到了公元19世纪中叶,中国大清帝国已由“乾嘉盛世”开始衰弱下来。洪秀全揭竿而起,太平军势如破竹,占领湘湖,定都南京,号称天国,大有渡江北上略京之势,清廷皇权岌岌可危。那年,刚满不惑之年身居礼部尚书的曾国藩返乡为母奔丧,恰逢太平军攻下湘湖两省。于是,曾国藩以文职身份拉起湘军,与太平军决战,数年而重创太平军,收复南京,举国为之震动。就在湘军节节胜利的时候,清廷由喜转惊,吓得咸丰帝哀叹:“赶走一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清廷动态传到湘军行辕,军中将领愕然,曾国荃私下对哥哥耳语:君欺忠良,索性借势北上,赶走鞑子算了!曾国藩却不动声色,照例伏案精心精审即将付梓出版的《曾国藩家书》文稿,顺手从案头令牌匣中摸出一支令牌,头也没抬递给弟弟说,到四川收复失地去吧。接下来,《曾国藩家书》在朝野传颂:十几年血与火战场之上,曾公仍潜心于修身齐家之本,真乃朝廷之幸,国家之幸乎!直到这时,曾国荃才猛然省悟,在自己40岁生日的时候,哥哥寄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左列钟鸣右谤书,人生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两个先秦经典故事。当那是,如果当众把那一句对哥哥耳语的气话喊出去,将是要丢去曾氏一门九族性命的。曾国藩正是娴熟运用道家之术,躲过一劫,清帝国朝廷誉为中兴之臣,死后谥“曾文正公”,盖棺定论。

    两千多年来,成功运用《物极必反》经典成语者并不少见,倒是或不懂其义或不解其理或得意忘形不知节欲者比比皆是。这里仅举一例,见《汉书.佞臣邓通传》。西汉早期,文帝刘恒也算的上一位开明帝王,其软肋在于用了几个佞臣。那夜,文帝梦见自己要飞,可怎么努力也难飞起来,这时来了一位黄头郎,帮了一把就飞了起来。自那个梦后,文帝留心随处都想找见那位黄头郎。一天,文帝在御河乘船消暑,忽然发现帮助自己起飞的那位黄头郎——名叫邓通者——就在朝廷御用船队当差(土克水,故古代皇家御用船工都以黄色布锦扎头),遂召见于朝堂,赏金以10万数,并留在身边做内侍。喜从天降,邓通置办田舍,娶妻纳妾,勤敏伺主,步步晋升,遭人嫉妒。一天,文帝私下让相者给邓通看相,相者曰:日后“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铜山以制钱。由是有“邓氏钱”流通天下。文帝患了痈(疮),邓通常以嘴嘬吸痈浓雪,帝有难色(文帝对此行为一时也难接受)。问通:天下谁最爱我?通答:应该是太子。一天,太子前来看望父皇,文帝让太子给他嘬痈,太子面有难色。文帝说太子不如邓通。文帝崩,太子继位是为景,遂罢免邓通,查办开铜山制钱,重罚致贫,终被饿死。

 古典成语之——《曲则全》

   《曲则全》成语出自老子《道德经》,原章句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通,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一章《曲则全》的“全”,是成全、圆满的意思。

      此章句来自老子对《周易》的深刻理解。宇宙天体之星辰日月总是在做曲线运动着,若是做直线运动,天体便不复存在;大地河无三里直,路无五里平,也是宇宙自然规律使然;人类社会总是波浪式螺旋式向前演进的。把《曲则全》这一自然法则引到人的社会行为便得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自然法道”是先民的必然选择。

   现代科学早已证实,太阳系一切物体都是在做曲线运动,且莫说从枪炮镗里射出的子弹炮弹,间或远程导弹洲际导弹的弹道是曲线前进,即使最现代化的人造卫星在太空也是在做曲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也是在进行曲线运动,如果直线飞行就永远到不了月球。

      人的社会行为也然。国人治水由来已久,自大禹始,历代治谁把弯曲的河漕以取直导洪的做法为能事......

     为人处世也是这样。碍于面子,维护权威,是国人尤其是权贵者的软肋。在君权神受帝命不可违的封建专制社会,即使再能言善辩的名宰贤相,也从来没有那个企图以直言忠柬说服君主修正自已经发出的懿旨和昭告,哪怕是在执行中已经出现事与愿违。只有那些善用老庄之道的道家人物通过自己的智慧甚至被人认为滑稽诙谐的言语形式方能使君主在会意的笑声中主动修正自己的金口玉言。   

  司马迁是最早为那些“善为笑言,合于大道,”“谈言微中,可以解纠”之士单独立传的。《史记.滑稽传》开篇引用孔子的话,“六艺于治一也。”接下来开宗明义说:“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纠。”以下分别于给春秋时期的淳于髡、优孟、优旃和西汉时期的郭舍人、东方朔等诙谐善言之士立传。这里仅举齐国淳于髡与齐威王为向赵国求援兵解危一事为后人留下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别不赘述。

   齐威王8年,楚国大举起兵要侵略齐国,威王急忙派淳于髡到赵国搬救兵。给淳于髡备金(泛指有色金属)百斤,车马10套辆作为给赵国的礼金。淳于髡一件礼金,仰天大笑,把帽子上的装饰品红缨子都笑掉了。威王问笑什么,嫌少吗?淳答说,不敢。威王说,那笑什么?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方来,路上见一农夫,在田头敬上一个猪蹄、一盅薄酒,祈求秋后丰收,粮食满仓,多卖些银两,盖几栋楼房。见其所持者寡所求者奢,故好笑。于是,威王增加黄金千溢、白璧10双、车马百驷作为给赵国的礼金。淳于髡献重礼于赵王,赵出精兵10万战车千乘援助齐国,楚军闻讯而退。

  《三国志.蜀书.简雍传》记载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简雍,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与刘备其起事,因机敏聪慧,能言善辩,常以说客出使外交斡旋。刘备入川,派简雍先遣说服刘璋出城迎接刘备就位,立了大功,在蜀刘政权集团里成为资深权重的谋臣.

   有一年四川大旱,为备荒年,刘备颁昭降旨禁酒令。为突出政绩,一些郡县级政府宁左不右,下令拆除酒坊,烧掉酒曲 ,砸掉烧锅酒缸等器物。一些不轨恶吏则以地下制酒为名,制造冤案,向守法酒坊索要钱粮。社情民怨反馈到朝廷,朝臣们只有窃窃私语,却无人敢献纠偏之策。禁酒令那可是帝王颁昭的圣旨呀!一天旁晚,整个益州城闷热的透不过气来。简雍陪刘备乘辇出城到府南河大堤兜风。风掠竹面,柳梢轻抚,皇叔脸上现出一丝愜意。这时,从竹林小径走出一男一女,衣衫简约,窃窃私语,见有皇家车马,忙闪进竹林。只简雍喊道:司卫长,快把那奸夫淫妇捉拿归案!刘备道:岂有此理,难道百姓就不可乘凉?怎知是奸夫淫妇?简雍回答:他(她)们身上都带着行奸的阴阳淫具呢!皇叔毕竟是皇叔,了简雍的对答,会心一笑,说,简雍:回去后就有你负责起草一份禁酒令的实施细则作为附件发下去吧!

  《曲则全》和《委曲求全》有质的区别。《委曲求全》是指在受委屈迁就忍让的情形下求得事情的圆满,是说一个人的气度和姿态。《曲则全》则是一个人的智慧。

   即是在现代民主共和的体制下,讲究一些语言艺术也是十分必要的。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滑头文化。这种认识与其说是其不懂中国先贤的语言艺术,不如说是对忠贞直言蒙冤受屈者的不平。

     经典成语之——《吹万不同》

   《吹万不同》见于《庄子.齐物论》。原文曰:“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吹,就是刮风。一场八级风刮过来,它对于受风面的万物本来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受风面的万物各自的物质体形体量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截然不同。这一自然现象是任何人都会有所体验的。

将这一规律引申到人类社会的道理亦然。就治国执政而言,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发出的红头文件,其效力对东南西北各地区是平等的,但各地执行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会是相同的。为什么?因为一个泱泱大国,各地之地理、气候、资源、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忽视这些差异、无视这些差异,总是寄希于一声喊到底,计划任务目标一刀切,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只有从实际出发,报以实事求态度,对各地有针对性的提出计划任务目标,才是最科学的决策态度和领导方法。就某一地区、某一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而言,常常会到某一中央文件在自己哪里没有得到落实,抱怨或指责本地区本部门领导人执行文件有问题,一旦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这也同样是《吹万不同》的道理。把自己的手伸出来,五个指头也不一样长,何况若大一个国家。就自己的体会,作为过来人,如果早一年懂得这个成语,不知少生多少怨气,还用得谁来做思想工作。

  经典成语之——《狐死首丘》

   《狐死首丘》语出《楚辞.九章.哀郢》,原文为“飞鸟反故林兮,狐死必首丘。”意思是狐狸不管觅食游走多远多久,等到老死将至之时,即使难于回到也一定是朝向自己出生地那个土丘死去。

    一方文化化育一方人。自然界一切好的榜样我们的先民都在学习。《闻鸡起舞》,要学鸡;《乌鸦反哺》,要学乌;《狡兔三窟》,要学兔;《狐死首丘》自然狐也要学。容于自然,做到天人合一,是先民智慧的选择。上下五千年,分分合合,你争他夺,打打杀杀,兄弟征战,外寇侵略,国难当头,有多少同胞流离异乡侨居他帮。几代人过去了,每当民族国难当头,客居海外的华裔华侨照例是勒紧腰带,把辛辛苦苦挣下的血汗钱大把大把捐献给祖国反封反帝反战争,为什么?因为家在中国!最近,当美国电台出现辱华言语,数以万计的美籍华人华侨涌向街头,抗议美国少数人的辱华行为。又是为什么,因为辱华,即是侮辱祖国的亲人——父母姊妹兄弟!

    现代诗人、旷代草圣、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以85岁高龄长眠台北阳明山之巅。临终前在孤岛挥毫: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忘兮,唯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家乡;家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高山上,国之殇!

足见一代宗师赤子之心思乡之情渴望祖国统一的一腔热血。

《狐死首丘》、《落叶归根》,这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凝聚力。

   经典成语之——熙熙攘攘

  《熙熙攘攘》语出《史记.货殖传》:“人群熙熙,皆为利来;人人攘攘,皆为利往。” 长期以来,一些中国的经济学者 ,总是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没有自己的经济学专著,就像学哲学的抱怨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自己的哲学专著一样。诚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是文史哲不分家的。借用今天一句名言,可以称中华传统文化为“一篮子”文化。“一篮子”文化的确为后来人选读某一学科知识带来困难,但轻易扣一顶“虚无”的帽子实属不应该。其实早在中国先秦时代,不但出现像范蠡那样的工商界大企业家,还出现了像管仲等那样著名古典的经济理论家。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在《史记》和《汉书》全卷之中专门撰列《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食货志》,其篇幅之大记事论述之细之详远比对一朝帝王本纪或族系世家的文字量大得多。“食”“货”,衣食住行农耕器具之物也;“殖”滋生产出发展也。

《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食货志》无不详细记载两汉时期国家之地理、物候及各地地上地下的物产矿产资源,农牧工商置业流通形式,并为一些置业昭世的人物立传,整理传播前贤对农牧工商各业发展规律的理论探求,载以“谷贱伤农”;“旱以资舟,涝以资车”;“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就上古圣贤对经济规律和“存在决定意识”的最早揭示。

  《人群熙熙,皆为利来;人群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太史公在总结前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人类经济活动的物质利益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司马迁提出的这一基本经济规律,比起西方近代经济学家提出同一经济理论至少要早约2000年!今天,当我们站在南京长江大桥塔楼眺望大桥上彻夜流水般的车流;当我们站在武汉三镇码头瞭望那鱼贯穿梭般的大小船只;当我们站在北京车站或机场候机(车)大厅看那潮水般人流脚步的一幕幕场景时,那么驱动人们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是物质利益!永远是物质利益!

   遗憾的是,当我们翻开197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汉语成语词典》,在《熙熙攘攘》词条下注释:“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一部词典里,仅把《熙熙攘攘》用以“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作为文学意义的一般成语保留下来了,而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本意却被阉割了。

    看了该词典出版的年代,再看该词条下的注释,是《望文生义》?还是《断章取义》?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不由潸然哀叹:国学之废,莫过于当时!国学复兴之难,莫过于今天!

   经典成语之——投鼠忌器

    《投鼠忌器》成语见于《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原文是说将要掷打老鼠,而绝对不能打坏老鼠所靠近的贵重器物。这是多么好的比喻啊。老鼠靠近器物尚且不敢掷打,何况那些幸臣又是靠近君主啊。

    古往今来,忠臣锄奸,是绝对不能伤及君主的。因为,但凡奸臣都是佞臣幸臣,不得宠幸,怎敢在君主身边兴风作浪呢。奸佞要除,一旦伤及君主那必是千古罪人。历代忠良锄奸,《投鼠忌器》,总是要长期潜心策划其方略并耐心等待时机之重大课题。汉高祖刘邦晚年因迁就结发夫妻吕雉吕皇后,致使吕后暗地培植吕氏外戚以结死党。刘邦还算有察,临终前拉着老将周勃的手说,“重武少文,安刘氏者必周勃也。”旁观者清。倒是周勃陈平王陵几位重臣早有明察,刘邦驾崩后,更加警惕诸吕死党的行动,只是出于《投鼠忌器》,任凭吕氏嚣张,唯有耐心等待时机。等到吕后一死,周勃现身北军大营,振臂一呼,吕录吕产等死党束手被擒,粉碎了诸吕叛乱,将大汉江山又交到刘氏手中。

    西汉景帝把铲除为先父文帝嘬脓求幸得宠的邓通的时机选择在父皇文帝驾崩之后,前文有述不在赘述。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天,曹操邀各路诸侯以陪献帝狩猎为名,实为向各路诸侯示威。献帝答弓射一小鹿不中,曹操接过献帝御用之箭,一箭射倒小鹿在地。卫队跑去一见是御用之箭,连呼万岁,曹操竟高举御用弓箭挤在献帝前面高呼万岁。这时站在刘备身后的关羽实在按耐不住一腔愤怒,说是要过去一刀砍了曹贼。刘备低声耳语:“该不知《投鼠忌器》乎?”关羽点头泱泱罢了。

责任编辑:殷金星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