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窑头村非遗文旅小镇 - 直播同步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直播同步

太原小窑头村非遗文旅小镇

2020-8-1 17:08 查看: 5706 原作者: 吴梦:整理编辑来自: 华夏人物文化网


   非遗文旅小镇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小窑头村,创建于2018年,占地面积一百余亩,由一座座古朴的院落构成。

  小窑头村占地面积约为3500亩,古村落资源占比大,加上淳朴的民风、丰茂的植被、优质的水源、良好的地理位置,为非遗文旅小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非遗文旅小镇是太原市第一家以非遗资源为建设基础,以文化产业发展为动力,以旅游开发为支撑的特色小镇。

  非遗文旅小镇的一大亮点便是将较为分散的非遗项目整合起来,形成集群效应。来到这里,大家可以集中的感受非遗文化,一饱眼福。传承院落有20余座,每座院落入驻一至三位非遗传承人,院落之间相隔步行3至5分钟。带着孩子来,既能学到知识,也不会太累,而且还可以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互动,真是一大福利啊!

传统剪纸

郭树林 剪纸作品《金陵十二钗》荣获美国第十四届达拉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民族剪纸艺术金奖

太原剪纸的创作风格以“奇”制胜,构图、造型、剪刻、色彩和谐统一。其玲珑剔透的纸感语言和独特的影廊艺术造型,使山西太原土生土长的、古香古色的剪纸文化芑术更富传奇,更加辉煌,更具魅力。

太原剪纸的类型有装饰类、俗信类时效类及其它等千余种产品。剪法上不论折剪、掏剪还是刀刻,制作上不论是套色、染色、衬色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手法和艺术创造风格。

太原剪纸浓缩了太原古老文化的传统理念,递沿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成为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更是观察了解民俗民风文化艺术的一个窗口。



传统美术刻瓷

李锦文  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刻瓷《观音》曾获山西文博会银奖

刻瓷艺术是陶瓷艺术中一种特殊的门类,它是在白胎瓷上用不同形状的钢刀运用捻、转、平、侧等刀法,使点、线、面结合得体,以得当的色彩搭配凿刻出诗文、山水、花鸟、人物等,既有书法、绘画的神形,又有刀与瓷的“金石韵味”在中国自称一派,被国内外视为特种手工艺品。当代刻瓷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饱蕴现代艺术观念,并在现代观念的支配下,对传统形式进行重新解构、分解,然后重构,并将其它绘画、工艺美术等形式揉合其中,从而既保证了当代刻瓷艺术不与传统相割裂,同时又保证了其延续发展。



    贾银永,“贾氏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

    贾银永做泥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作品追求面面俱到,处处精雕细琢。外出参加活动和展览时,常常被误认为是北京或是天津泥塑。这让贾银永感到十分的不满。必须做出改变,要让自己的泥塑拥有山西特色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贾银永走遍山西,遍访名师和民间艺人,终于创作出具有山西特色的作品。

    贾银永的泥塑是头部开始制作,特别注重面部表情的塑造,精益求精,以达到惟妙惟肖,

   头部塑形完成后,用大块泥巴堆砌出身体,确定动势与重心后安装上头部,再次观察泥塑的整体关系后开始调整。进行从整体到细节的处理,头部制作精致,其他部分刻意制作的比较随意,但不失结构的严谨,一定要经得起艺术的推敲。

   泥人施彩的颜料也是他经多年摸索,用数种不同性质的颜料调和而成。温和而不艳丽,着色牢固不易褪色。在施彩上同样遵循局部精致,其它粗犷的手法。在绝大多数的作品中只对头部进行细致的描绘,其他身体部分只做稍微的点缀,尽可能保留泥土本身的材质。彰显出作品纯朴,厚重的特点。

    贾银永制作泥塑的材料也经过多种尝试,宜兴的紫砂、河南的陶泥、陕西的澄泥。感觉总是缺少点什么,最后还是用山西黄土高坡的胶泥找到感觉,用山西的泥表现山西风土人情的泥塑才是真正的山西特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此,贾银永的泥塑作品耳目一新,在各种国家级的展览中屡获大奖,同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和承认并发予证书。“贾氏泥塑”以独特的山西风格赢得了同行和泥塑收藏爱好者的认可。

     2013年“三晋风情”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银奖。

     2015年“童年的记忆”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五十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金奖。

     2016年“山里娃”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五十一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凤凰”银奖。

     2016年10月“青春岁月”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百花杯”彩塑作品金奖

    《爷爷在碾盘上讲故事》于2014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手工艺品徽章。 

     2017年《预防针》获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银奖。

     2018年,《乐在棋中》获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银奖。

     “贾氏泥塑”独特的表现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年来为许多博物馆、会馆、民俗馆等场所制作了许多大型场景泥塑,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满意的社会效益。为宣传和推广山西文化做出来应有的贡献。

     2013年,“老太原庙会”—山西省博物馆。

    2014年,“晋商归来”场景泥塑—山西平遥古城建国饭店。

    2015年,“传统杂技”“郾城大捷”—河北吴桥杂技博物馆。

    2016年,“传统古法酿醋”场景泥塑—山西紫林醋业集团博物馆。

    2017年“童年的记忆”—临汾民俗博物馆。

      2017年,“酒文化”场景泥塑—山西榆次“明乐庄园”。

     2018年“青铜时代”系列泥塑—四川文化产业学院。

     2018年“青州风俗”大型场景泥塑—山东青州古城民俗博物馆。

     2019年为河南许昌学院农耕文化博物馆制作十七组表现农耕文化的雕塑。

     2018年11月被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评聘为“文创产品设计制作指导专家”。

     “贾氏泥塑”的作品被全国各地的许多爱好者收藏,还有部分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走出了山西,走出了了中国,迈向了国际。



  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使人目不暇接,小镇通过引入古法手斫古琴技艺、埙技艺、传统美术刻瓷、西华门舞狮、传统剪纸、太原漆器传统手工技艺、贾氏泥塑、太原面塑、武氏绣法、太原锣鼓以及木板年画等30余个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把非遗人才与项目更好的保护起来。

  非遗文旅小镇中,全是满满的“干货”,一不留神,时间就飞快地流走了,让我们赶紧去欣赏晋绣传统手工艺吧。

  晋绣作为山西的地方绣种,依托独特的民间地域文化,留存有许多精美作品。这种传统的刺绣技艺往往是通过家传而得以延续,武俊敏就是武氏家族第四代绣艺传承人。通过一双巧手,绣制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的主要表现形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是因为有一大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他们耐得住寂寞,坚守着初心,将传统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作为非遗作品展示、非遗基因传承、非遗项目保护、非遗文化体验的平台和载体,引领出了太原文旅新风尚!

来这里非常方便,大家可以选择自驾出行或乘坐公交车331路或410路。

远离城市喧嚣,沉下心来,带着家人一起走进非遗文旅小镇,特别是寒暑假期间、家长带上孩子来体验古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孩子以可听、可观、可嗅、可触方式感受多种中国文化传承

  



  

责任编辑夕林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