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九九重阳节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九九重阳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16-3-6 17:10 查看: 2143 原作者: 文字:吴 梦 图片:郝仁礼来自: zhrwwhw


前不久我有幸认识了一位年已八十老人,我们一见面就形同忘年之交。这位老人名叫郝仁礼,他开朗、豪爽、风趣、有才气。我这样形容他、您一定觉得他是一位风度翩翩的老年人,然也,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村里人。


 郝仁礼,小名云山。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郜村人。出生耕读之家。生于1937年2月3日。从小农村长大,喜爱书画。1956年8月在太原师范毕业后,自愿回家乡参加教育工作。从当小学教师到中、小学校长,一干就是四十二年。这下您看出来了、郝仁礼是一位活跃在乡村的文化人,是一位对乡村教育、艺术、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1977年3月郝仁礼退休后,主动参加本村秧歌剧团的活动,并担任剧团编导。二十年来为剧团整理、挖掘、收集、整写了太原秧歌剧目三十多个。由小店区政协文史委汇集成书,分两期在《汾东文史》上发表,并分两集出版收藏。为太原秧歌这一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挥了着余热。

    他有着昂扬的斗志,年轻时曾梦想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梦想着将有一番自己喜欢的事业。人到中年后,各种事物缠身,为乡村的娃娃们能读书上学,他在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十二年。退休后,虽自感精力不济,记忆力衰退,梦想已离自己遥远。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冲动激励着他。他要拯救频临绝迹的太原秧歌。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太原秧歌,因老艺人们大部分谢世,再加之过去艺人们没文化单凭口头传承,没有剧本,县当今山西省太原市也只有郜村有秧歌一个剧团,还有些老艺人在世,勉强能排演一些太原秧歌剧的传统剧目,这些秧歌剧在郊区农村演出、深受人们欢迎。可叹这些老艺人们已寥寥无几,年轻人都不喜欢传统的地方剧种。所以、如何传承秧歌剧成了郝仁礼日思夜想的问题。

    唯一的郜村秧歌剧团的老艺人们现在只留下三位了。团长年已九十四岁,其他两位也已是年纪八十六七岁了,看来太原秧歌剧这一非物资文化遗产真的大有绝迹的危险。

    郝仁礼热爱乡村生活、熟悉乡村风土人情,做一些乡村文化工作也是行家里手,他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带领这乡村里年轻人、一点点的让他们了解并喜爱秧歌剧积,经过不断激励与沉淀,在老艺人们的指点下,口传身教,边挖掘、边整理、边排练。很快将三十多部太原秧歌传统剧目,搬上了舞台演出。除此,他们勇于创新、结合当前形式,自编自演的太原秧歌现代戏:《入股》、《好媳妇》等,在市区参赛演出,均获得了特等奖,剧本还在群众文艺杂志上等载。

    太原秧歌剧弘扬了传统剧种,使那些些颇有名气的老艺人们更有名气了,他们的扮相表演技艺,给观众留下了难以麼灭的印象。同时太原秧歌剧也成就了一批年轻的一人,他们对此剧种的传承起着划时代的作用。为了更多的人们了解并喜欢太原秧歌剧,郝仁礼一干人编辑整理了秧歌剧中形象脸谱、将舞台扮相、表演技艺、绘画了上百个人物形象画,制成画册,以供后来人们欣赏、传承发扬。

     现在《太原秧歌》已由山西省正式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上报中央。又由太原市宣传部组织加工整理,将太原秧歌剧目,继续挖掘到428个。并谱了曲调,增加了不少当年演出的剧照,以及部分著名的班社和颇有名气的演员进行整理概介。把太原秧歌剧的起源、发展,当前状况等方面整理成册,由太原市广播电视出版局出版收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按说一位老年人事情做到这份儿了,也该知足了,可郝仁礼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唯有坚持精益求精、才能无愧自己的一生。这些年来,郝仁礼为郜村秧歌剧团服务,整理剧本、绘制脸谱的同时,闲来习书绘画。坚持练毛笔字,学画古人画。在美的长期熏陶下,养成了心宽、气和、宁静、致远的品性,心情舒畅,肌体活力增强,充实了精神生活内容,提高了生命的质量。郝仁礼的书画作品虽不见江河泻千里、彩流光纳美景之象,但感受他创意之心灵,升华由其感性而营造之意境,已是美妙乐事,圆了一位老人的美梦。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飞扬与不朽。

(以下是郝仁礼的部分书画作品)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