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5个山西女人改变了中国历史? - 晋学文化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书画频道 晋学文化

哪5个山西女人改变了中国历史?

2015-5-23 00:01 查看: 6108 来自: 网


    谁说历史都是男人创造的?貂蝉一出连环计,最终成就三国大势;贾南风执掌西晋十余年,引起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独孤皇后被称为“宫中二圣”,助杨坚灭周建隋,却也为隋亡埋下祸根;武则天腰斩大唐,成千古唯一女皇帝;杨贵妃回眸一笑,唐玄宗废政务而乱朝纲,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中华文明五千年,这五位山西女人的出场,都曾使历史转折、时代变迁,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几笔。 千年已逝,山西现在仍保存着她们留下来的历史印记。在她们的故乡,老百姓们仍口口相传着她们的故事。亲临旧地,回溯千年,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些曾叱咤风云的三晋奇女子的故事吧! 

1、貂蝉 


    从忻州市向东南行三公里,可到木芝村。该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原盛产木耳,旧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村。相传此处是貂蝉的故乡。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四大美人分别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貂蝉以闭月闻名。传说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是为“闭月”;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静动相怡。 
    历来美女的出名都与政治、文化相关,貂蝉也不例外。貂蝉是汉末三国纷争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号令天下。王允派貂蝉施“连环计”,促使吕布杀死董卓。天下从此群雄并起,并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百年之势。从这一点来看,貂蝉对中国历史影响很大。 

身世 :

    貂蝉虽广为人知,但这个人在史书上却至今没有确切记载,只出现在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和百姓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之中。 

关于貂蝉的身世。一说临洮,一说米脂,一说忻州。 

甘肃省临洮之说源于元代。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元朝的杂剧《锦云堂·连环计》中记载:貂蝉临洮人,姓任,名红昌。因兵乱,流落司徒王允府中。 陕西省米脂之说则起于清朝。康熙二十年版《米脂县志》,记曰:“貂蝉洞在城西艾蒿(今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亦俗传也。” 

山西省忻州的貂蝉之说也始于元朝。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貂蝉对王允说,“您孩儿又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 

三种说法或出于文学作品,或出于俗传。但还有第四种说法,相对来说比较可靠。《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貂蝉以惑其君。”虽然此书中貂蝉姓“刁”而非“貂”,且连环计的谋者是曹操而非王允。但作为正史,《汉书通志》则要比文学作品可靠的多。遗憾的是《汉书通志》一书今已不存。只是唐代的占星书《开元占经》中提到此书,并引用原文。 

刁姓的最早发源地是山东。汉末三国魏晋时,刁姓已经从山东发展到江苏、河北、河南、安徽和山西等处。如果以此姓为对照,三地中貂(刁)蝉为山西的可能性最大。 

木耳村外曾立过“貂蝉故里”的石碑,村中原有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时过境迁,这些建筑都成了废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为平地。遗址中常有古代砖、石构件、铜币、陶瓷残件出土,据说都与貂蝉有关。 

命运——不惜万金躯,何惧险像生 

白门楼事发后,貂蝉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有这样几种传说。一说是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予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一说貂蝉出家为尼,寿终庵中。一说曹操采纳荀攸之计,为离间桃园三兄弟,而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为绝曹念,关羽杀了貂蝉。还有一说是,关羽把貂蝉送回了木耳村(今木芝村),貂蝉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蝉墓及纪念殿堂,还在后殿供奉了关公。 

1994年,木芝村村民共同筹资70万元建成貂蝉陵园。陵园所在地为传说中的貂蝉墓地原址,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四周围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围墙,在麦海茫茫中,光艳夺目。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抑止”金文机联。陵区北院内建拜月亭和凤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像碑,在飘带动态下,貂蝉步履娴雅,婀娜多姿,犹有“闭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筑20间,辟为“貂蝉彩塑馆”,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像生”惊天动地的一生。 

祭奠——香魂归去处,已成养鸡场 

不过,貂蝉陵园并没有吸引多少游客。2001年,承包人在游人稀少,不断亏损的情况下,干脆把陵园当成自己的农家院落,养了20多只羊,1000多只鸡。 

“陈列室遍地放着一层一层的鸡蛋。南院的正中间像是一个大花池,黑压压立着一簇高过房顶的树苗,形成一个圆锥体状。搬开树苗才发现,原来树苗里包着的是一座假山和雕塑‘貂蝉戏水’。满地的鸡屎简直无法下脚,扑面的臭味让人透不过气来。”“‘貂蝉’的裙边和身披的纱缎露出了钢丝,‘貂蝉’的左眼珠不见了,左眼皮也没有了层次。头上戴着的花冠也破损不全,有一块冠翼破碎,挂在脸上随风摇晃。塑像背后是一块大石碑,碑上黑底白字刻有‘貂蝉之墓’字样,石碑后是一个土丘,这便是‘貂蝉墓’。” 

当年貌惊天下,引得众英雄夺美的貂蝉,如今何以落得门前车马稀,红墙圈寂寞的地步呢? 也许是景点中多了一些千篇一律的人造景观,而少了许多宽延厚度的人文历史吧。 
 

二、贾南风 


丑女祸国 中华分裂300年 

辅佐傻老公上位 

    贾南风出生于襄汾县南贾镇贾庄村。是西晋的开国元勋贾充的三女儿。贾充因两次在平息曹氏旧臣的反叛中战功卓著而被三世专权的司马家族重用。 贾南风能成为太子司马衷的妃子,除了其父贾充的努力之外,还因为她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她要嫁的人,正是后世之人经常引用的那句名言“何不食肉糜?”的创作者司马衷。 

    这位因智力低下,几次差点被父亲废掉的太子,根本没有谁家愿把女儿嫁给他。而贾南风这次冒险,也并不完全是父亲谋求政治权力的牺牲品。其实权力欲极强的她,也意识到这是一次获取皇权的最好机会。 
贾南风虽然貌丑,但却智力超常,精于谋术。她秘请他人为司马衷解答难题,使皇太子顺利通过父亲司马炎的考试,太子地位得以保留,并顺利取得皇位。 太熙元年四月,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登基即位,历史上称为晋惠帝。贾南风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杨芷被立为皇太后。 

登上权力之巅 

    晋惠帝即位之初,贾南风虽然很想参与朝政,但朝廷大权被皇太后杨芷的父亲、时任太傅的杨骏一手垄断,杨骏对贾后的妒狠难制甚是畏惮,对她严加防范,使贾南风并没有什么实权。贾南风对于太傅杨骏与皇太后一手遮天,早已心怀不满,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取而代之,处心积虑想伺机除掉杨骏这块绊脚石,这样,西晋皇室内的腥风血雨很快就开始了。 经过激烈的明争暗斗,贾南风终于在永平元年(291年)三月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之手,诛杀太傅杨骏,卫将军杨珧,太子太保杨济,中护军张劭,散骑常侍段广、杨邈,左将军刘预,河南尹李斌,中书令蒋陵,东夷校尉文淑和尚书武茂等,“皆夷三族”。之后,贾南风又矫诏废皇太后杨氏为庶人,既而将其迫害至死,彻底把杨家外戚的势力翦除。 
    此后,贾南风丝毫没有收手。为了独揽大权,她甚至将辅佐自己的旧将斩杀。楚王司马玮杀杨骏有功,满以为自己可以和贾南风分掌朝纲,哪知贾南风突然翻脸,以“擅杀”罪名,诛杀了楚王司马玮。 至此,贾南风大权独揽,将朝廷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遂大肆委用亲信、党羽,派他们担任重要官职。可谓权侔人主,而惠帝,则完全成为贾南风任意摆布的一个傀儡。 

招来百年大祸 

    随着太子司马遹渐渐长大,皇后与太子的矛盾随即加深。公元299年,贾南风设计废除太子司马遹,她让著名美男子潘安事先写好要晋惠帝退位的文章,然后找人把太子灌醉,让太子照抄一篇。太子由于大醉,有一大半内容未抄完。贾皇后又亲自模拟其笔迹补完,呈送给晋惠帝。 晋惠帝看了太子手书,要处死太子。贾皇后要晋惠帝马上执行,张华等人坚决劝阻。贾皇后怕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先让晋惠帝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地位,将其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不久又将太子杀害。 
    皇帝智力低下,太子被杀,贾南风引起众怒。这些都让晋朝的司马氏宗室诸王打起了皇位的主意。永康元年(300年)四月,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等率兵入宫,废贾南风为庶人,诛杀了贾南风的党羽。不几日,赵王司马伦将贾南风杀死,矫诏自封相国,大封亲信。第二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帝,晋惠帝被废。 而从司马伦之后,几乎所有晋朝宗室都卷入了争夺皇位的残杀中,战争席卷整个国家。以其中的八个亲王为代表,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紧接着便是五胡之乱,然后是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大一统的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三、独孤伽罗 


最早提倡一夫一妻制 一门出了三朝皇后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欲从权臣高欢手中夺回朝政大权,失败后西逃长安投靠宇文泰,北魏遂分为东魏和西魏两国。原北魏大将独孤信也抛家弃子离开洛阳,追随孝武帝来到长安。独孤信是大同人,生长于大同,北魏时从军,历经恶战,终成魏国名将,在西魏时成为极具势力的八大朝臣之一。独孤信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的名气不在于他的战功,不在于他的政绩,而在于他的女儿。 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好友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宇文毓即北周的第二个皇帝周明帝,大女儿成为明敬皇后。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嫁给同为西魏八大朝臣之一的李虎之子李昞,李昞的儿子便是李渊,李渊后来灭掉隋朝建立大唐王朝。独孤信的这个女儿虽然没有成为皇后,但被李渊尊为皇太后。她是唐朝的第一个皇太后,史称唐元贞皇后。独孤信的小女儿叫做独孤伽罗,嫁给了独孤信一手提拨起来,也位列八大朝臣的杨忠的儿子杨坚,杨坚便是创立隋朝的隋文帝,独孤伽罗遂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后,史称文献皇后。 在三个女儿中,独孤伽罗最有魄力。她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宠爱。生活俭朴不好华丽,专喜读书,识古达今。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处,她就忠心苦劝,做了很多有益之事。在她的帮助下,杨坚最终废周建隋,并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华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天子杨坚“不得自由” 

史书称独孤伽罗妒心极重。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她算得上中国最早提倡一夫一妻制的人,并且极其认真地身体力行。 

《隋书·列传第一》中有这样一句话:“高祖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即杨坚发誓再不和别的女人生孩子。杨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直到独孤伽罗去世,杨坚除了有一次与尉迟迥的孙女两厢情悦发生“一夜情”之外,再没找过其他女人。他的五个儿子皆为独孤皇后所生。杨坚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两个人感情极深的缘故,独孤伽罗把杨坚看得很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说到杨坚的那次“一夜情”,其实是一场爱情悲剧。杨坚正打算称帝时,北周旧将尉迟迥起兵欲消灭杨坚,反被杨坚打败,其孙女被没入宫中成为宫女。尉迟氏是一个绝色美女,杨坚一见倾心,竟没有把持住自己,与之私会,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第二天上朝完毕,杨坚兴冲冲地直奔尉迟氏所在的仁寿宫,打算再续前缘。哪知道仁寿宫的宫女告诉他,上午独孤皇后来了一趟,二话不说就把尉迟氏打死了。杨坚纵马出城,边哭边跑,一直跑到深山中。这一回杨坚确实是对尉迟氏动了感情。尉迟氏给他的是一个女人的柔情,而独孤伽罗对他来说,则更像一个政治搭档。为了对抗妻子,杨坚把江山都扔在了一边。大臣高熲、杨素带人找到杨坚,拉住杨坚的马苦求他回朝理政。杨坚泪流满面,叹息道:“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偏心杨广终致亡国 

    独孤皇后不仅要求自家丈夫“从一而终”,对身边的人都以这个标准作为对其道德的衡量尺度。凡是诸王及朝臣中娶了妾,并且使妾怀孕者,她一定要让杨广当面严厉斥责。那位苦劝杨坚回宫的高颎,就是因为夫妻关系搞得不太好,老婆早死,而小妾竟然还为他生了个孩子,让独孤皇后很是不爽,于是几次三番在杨广面前说高颎的坏话,终于把高颎罢了官。 更要命的是太子也是因为差不多同样的原因被废。当时皇太子杨勇不理他母亲这一套,东宫之中多内宠。后来太子妃元氏暴亡,太子最喜的爱妾云氏有孕。独孤皇后便以太子纵容云氏害死元氏为理由,废掉太子。而次子晋王杨广知道父亲喜欢俭朴,便处处节俭,知道母亲独孤氏提倡“一夫一妻制”,就只和妻子萧氏相处,因此而得到独孤氏的鼎力支持,终于登上太子之位。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八月,独孤皇后病亡,终年59岁。隋文帝杨坚没了约束,开始宠幸后妃。但毕竟杨坚此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而且久不近女色,不免过于放纵,不到两年工夫,便病卧仁寿宫。仁寿四年秋七月,杨坚病重,卧榻难起。他十分后悔,对侍者感慨道:“如果皇后还在,我还能多活几年。”是年七月,杨广谋杀杨坚,成为隋炀帝。杨广继帝位之后,穷兵黩武,民不聊生。公元619年,隋亡。 


四、杨玉环 


    杨玉环本人并没有任何的权力欲,对政治也丝毫不感兴趣。她入宫后,主要的精力都用在歌舞玩乐、极尽奢华的享乐以及为唐玄宗而与梅妃等人争风吃醋之上。总之,杨玉环是这样一个人,她没有政治眼光,只懂得居家享乐;专注个人感情,没有民生国家。 这样一个居于宫闱之内的小女人,遇上一个纵情声色的皇帝,其悲剧性的结果可想而知。 

美人得宠 

    杨玉环祖籍弘农(今河南阌乡),后徙居蒲州(今永济)独头村。其父杨玄琰,蜀州(今四川荣庆县)司户,因而生于四川。她幼年长于永济,因父早逝,后被在河南做府士曹的叔父杨玄珪收养,又转居于河南。 
    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中,杨玉环以“羞花”之貌著称。在赞美杨玉环国色天香之容颜的无数诗篇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诗仙李白奉诏而作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还有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资质丰艳,擅长歌舞,晓通音律,而且聪明灵活,机敏过人,每见到玄宗皇帝都能以帝意行事,深得玄宗宠爱。玄宗每见玉环都非常高兴,朝朝歌舞,夜夜得欢,“从此君王不早朝”。杨玉环刚入宫时被称为“娘子”,天宝四年(745年)被玄宗封为“贵妃”,入住兴庆宫,仪体与皇后相同。 

芳华陨落 

    杨贵妃一人受宠,杨府一家封官晋爵,权倾天下,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在短短几年之内顺利地登上宰相之位,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民间传唱: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腐败、经济衰败、人心动荡,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逃至今陕西兴平马嵬驿时,太子李亨联合将军陈玄礼和宦官李辅国发动兵变,以军士不满为名,杀了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让38岁的杨贵妃自缢。一代芳华,至此陨落。 

西行途中,太子李亨又被百姓截留,乘机北上宁夏灵武,被臣下拥立为帝,即唐肃宗。两年后,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唐朝才重新安定。但自此大伤元气,再也没能恢复过来。 

千古是非 

    后世有人称杨玉环祸国乱政,也有人说杨玉环其实是政治的牺牲品。其实与杨玉环本人并没有任何的权力欲望,对政治也丝毫不感兴趣。她入宫后,主要的精力都用在歌舞玩乐、极尽奢华的享乐以及为唐玄宗而与梅妃等人争风吃醋之上了。马嵬驿中,高力士劝说唐玄宗杀掉杨贵妃时这样说:“杨贵妃虽然无罪,但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仍处君侧,军士心下不安啊!” 
    唐玄宗因杨玉环而不理朝政,陌视民生;杨国忠因杨玉环而青云直上,乱国废纲。但从杨贵妃自身来看,她没有能力左右她自己的命运。唐玄宗娶作为儿媳妇的杨玉环,她不能反抗;入宫得宠,沉迷享乐,作为一个贵妃来说,也非大错;而杨家的鸡犬升天,没有唐玄宗的支持,她也绝不可能做到。总之,杨玉环是一个毫无政治眼光,只会居家享乐;专注于个人感情,丝毫没有民生国家概念的小女人。这居于宫闱之内,又遇上一个纵情声色的皇帝,其悲剧结果可想而知。 

山西遗迹 

    永济独头村现有两处杨玉环的古迹。一处是杨玉环故居,位于独头村向东一百米处,这里是一座似城堡式的独宅三进院落,面积近百亩,传说杨玉环出生于此。 另一处叫作贵妃池,这是一个咸水池,就在杨玉环故居之东望河亭下。相传,杨玉环虽然天生丽质,但有一极大缺憾,就是患有秃发病,头发又稀又黄,几乎成为秃头。这对一个女孩来说是致命的生理缺陷。有人指点杨玉环村东咸水池可治秃发病,她便常年累月在村旁的泉水边洗头。果然长出了一头青丝堆云的秀发。 
    与貂蝉故里不同,杨玉环故居一直是游人如织、人气兴旺。其中的原因,应当是杨贵妃和唐玄宗那段被千年文人墨客渲染歌诵的爱情故事引得众人神往吧。“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这首《长恨歌》,使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被现在的大多数人所同情。 
 
五、武则天 


    武则天的故事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史书上记载,她“性巧慧,多权术”。在武则天掌理朝政的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这当然不是因为她的诗歌才能。而我们今天说的却正是这一点。作为女人,武则天写出了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诗作,作为山西人,她一直有着浓厚的文水情结。 

诗人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而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她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 

    这首诗写于公元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武则天的文水情结 

    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武则天的生长之地是川蜀之地,因其父故里为文水县城北部南徐村,按照古代从父的说法,武则天为文水人。《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都称武则天是“并州文水人”。武则天派大臣崔玄义去做并州都督时,也当面对崔说:“并州,朕之枌榆”。枌榆即是故乡的意思。 

    并州有武则天众多的亲戚,其祖庙先坟也在此地,所以武则天虽未生长于并州,但对并州却十分有感情。武则天升为皇后的第五年,便和唐高宗一同回故乡,宴请“亲族邻里故旧于并州朝堂”。她称帝后,又曾多次接见当地父老乡亲,甚至改并州为北都,并且仿效汉高祖刘邦惠及故乡的先例,为并州当地百姓世代免除赋税等等。武则天还下诏将并州管辖区内的8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授予“郡君”,“郡君”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于进士的荣誉称号。民间有句俗语:八十的老儿赛进士,便是由此得来。 

千年古刹武则天庙 

    文水县城北十里的南徐村是武家发迹之地。如今,在这个村里唯一能见证武则天当年辉煌的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则天庙了。 武则天庙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武则天庙是多个朝代历次重修的集合体。现有大殿、东西配殿和碑亭。还有一座精美典雅的舞楼。现存武则天庙正殿为金代建筑,则天庙舞楼是一座卷棚顶式的明清建筑。舞台南面正对山门的是武则天雕像。该雕像不穿衮袍,不戴冕冠,凤冠与龙钗都是缩小了比例的象征性头饰,以显露其面部与体态美,总高5米,台高4米,台基边长9.9米。 殿门原有一联: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副对联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送给武则天最合适。

(责编:殷金星)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