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全集》诞生的十个细节 - 书画讲堂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书画频道 书画讲堂

《宋画全集》诞生的十个细节

2015-1-6 16:50 查看: 2663


 

《宋画全集》由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编纂,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它将分布于全球100多家收藏机构的1000多幅宋代绘画作品集结成一套“全家福”,打造了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宋画图像与文献集成,共7卷。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评价:“这样全面地把宋代绘画收集到一起,与《全宋诗》、《全宋文》可以相提并论。”

细节一:耗时两年重拍260多件故宫宋画

画集需采用8英寸×10英寸大底片,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底片达不到要求。而且《宋画全集》要将五代、两宋、辽和金的作品都收录进去,院里不同意。回杭后,编委会给故宫写信仔细解释,最后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肖燕翼决定,由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锤亲自组织拍摄,260多件宋画耗时两年多终于拍摄完成。

细节二:锲而不舍促成南大拍摄

得知南京大学历史系藏有两幅宋画后,编委会去了两次都没谈成。负责保管宋画的老师说:“我们已经上过当了,之前也有一家机构来拍,结果对画造成了损坏。”后来浙大主要领导与南京大学主要领导一同去井冈山开会,校领导的会面最终促成了两幅宋画的拍摄。

细节三:底片赠予收藏机构

国外馆藏机构担心版权受到侵害。编委会与所有宋画收藏机构签署了《<宋画全集>使用图像资源协议书》,承诺图像资源“仅用于编辑出版《宋画全集》,即便由我方拍摄的底片,在用完后也赠予收藏机构”。

细节四:三上黑川拍摄《寒林重汀图》

2006年,工作组把100多公斤重的设备抬到位于山上的黑川古文化研究所准备拍摄《寒林重汀图》,然而谈判失败。2007年,工作组第二次上黑川拍摄一张作品全貌。2008年7月,工作组三上黑川,拍摄完成了出版《寒林重汀图》所需的全部底片。

细节五:再赴辽博重拍4幅手卷

编纂辽宁省博物馆藏品卷时,底片冲坏了几十张,涉及花了两天拍摄的4幅手卷。沟通后对方同意重拍,于是拍摄组带着100公斤的设备驱车2000多公里再次赶往辽宁拍摄。

细节六:独家纸张上墨量达380%

浙大出版社选择了20多种纸张印刷同一图像,经专家评选,选定了从德国进口的一种高质量纸。德国厂家为《宋画全集》设计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重量防止盗版。将《宋画全集》的用纸放大180倍依然清晰平整,这种纸张的上墨量达到380%,红黄青黑同时以95%的浓度印刷时,网点依然清晰。

细节七:“千百次翻阅”考验装帧

装帧公司针对纸张特性开发胶水配方,印刷厂用细砂纸打磨书脊锁线部位,便于胶水渗入纸张,即使翻到数百遍,书脊仍然纹丝不动。有一段时间,编委会办公室里,“刷刷刷”的翻书声不绝于耳,工作人员一遍遍翻样书,看装帧是不是经得起“千百次翻阅”的考验。

细节八:每页打印调整20次

因为《宋画全集》要求的印刷制版精度太高,印刷的稳定性相应就不高,报废率也特别高。《宋画全集》几乎每一页的打印都要不下20次调整才能达到满意。

细节九:执行主编一年写40多封道歉信

为了保证每道环节的质量,一部分卷册的出版进度赶不上原定计划。《宋画全集》执行主编的许洪流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这几年我们还要忙着写报告、写信、写检讨书和道歉信,一年几乎要写40多封道歉信。”

细节十:5天拍了70多件宋画

承担《宋画全集》图片拍摄的摄影师章益林是中国美院摄影系第一届毕业生,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工作组一丝不苟,在上海博物馆拍摄时,5天拍了70多件宋画;第一次去辽宁博物馆拍摄,原定十几天的拍摄工作,用了3天就圆满完成。

(摘自彭凤仪《重任降浙大丹青耀古今——<宋画全集>编纂出版散记》,《浙江大学报》2012年)

 

(责编:殷金星)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