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根弥壮 岁岁展繁华 - 晋学文化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书画频道 晋学文化

老梅根弥壮 岁岁展繁华

2013-12-27 14:57 查看: 3806


——记“人民教师”“人民艺术家”赵梅生

老梅根弥壮 岁岁展繁华

    “人民教师”的金质奖章是沉甸甸的,“优秀人民艺术家”的金色奖牌也是沉甸甸的,而能获得以上两项国家顶级殊荣的人更是“沉甸甸”的!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88岁高龄的赵梅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重量级的美术教育家和中国画大师。

老梅根弥壮 岁岁展繁华

一、梅缘    

1925年12月,山西省闻喜县一名赵姓的画人家里喜添人丁,一个孩子呱呱坠地。此时正值瑞雪纷飞、腊梅吐蕊,父亲觉得这梅花好像专为咱娃子而开,而咱娃子又好像专为梅花而生,便与妻子商量给娃子取名“梅生”。妻子心灵手巧最善女红,又酷爱剪纸,常以“梅”为体裁剪出各式窗花,所以欣然应允,并说:小名就叫“梅娃”吧。赵梅生从此便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梅生画梅、爱梅、赏梅八十年,更以梅的精神激励自我。功夫不负有心人,梅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花鸟画坛的领军人。2005年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他“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2008年他又被推选为改革开放三十年  “三十位杰出中国画家”之一。他还是荣获国家金质奖章的“人民教师”、教育界的“全国劳动模范”。 “二八年华 梅开三度”从1994年起,梅生先生的画作先后两度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就在他过88岁生日的时候,他的憾作《雪海流香》将三进京城,再度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气势恢宏的雪梅把文人笔下“冷艳幽香冰玉枝,嫣然一笑百花迟”(黄公度)和“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的意境挥洒得淋漓尽致。那是坚毅、孤傲的梅,那是奉献、希望的梅。赏其梅让人心旷神怡,品其画给人无尽遐想。还有那国色天香的牡丹、疾目锐爪的雄鹰、欧美风情的泛舟和冉冉的灯花红烛。特别是那幅气势辉宏的《万年青》是梅生爱国、爱党的凝心之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九十诞辰,梅生泼墨于花鸟,渗透于深情,他用翠绿欲滴、四季常青、橘红果硕、冬不凋零的万年青烘托画面,蓝天中百鸽翱翔,国旗下花团锦簇,寄托了这位老党员对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美好祝愿。一幅幅佳作使人在为之陶醉的同时,更感受到艺术美的震撼。

老梅根弥壮 岁岁展繁华

二、坚毅的梅   

   梅生酷爱梅!他不仅为梅花的铁骨英姿而痴,也不仅为梅花的骨沁暗香所醉,更为梅花那饮雪餐冰、气傲风寒的坚毅性格所倾倒。诗人方干“凌晨未喷含雪朵,枝枝依栏照冰池”的名句和诗人韩偓“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的咏颂恰似赵梅生人生经历的写照。梅生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涂鸦,他用红土块把院子的白墙涂得满满的。可就在他四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了。母亲送他上私塾,私塾先生要求他每天作一张画、写一张仿,在慈母的鼓励下,梅生总要超额完成。梅生十二岁那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华北,小梅生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因年幼体弱被逐回后,当天下午,他跪别了母亲,长途跋涉,一路上走十里、哭十里。去咸阳纱厂当了童工。档车工的苦役,把十多岁的孩子折磨得不成人样,梅生只好逃走。之后有绘画专长的梅生,被儿童院招聘为美术教员……。他终于苦苦熬到了战争结束,噩耗传来,母亲被还乡团残忍地杀害,梅娃再也见不到朝思暮想的妈妈了。     梅生从十六岁开始当美术教师,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先后涉猎了连环画、漫画、油画、国画等多个不同的领域。但是,与科班出身的同事相比,没有大学文凭的梅生端这碗饭是相当艰难的,“屋漏偏遇连阴雨,逆水行舟又遇顶头风”,1957年,涉世未深的他又被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迫害。男儿有泪不轻弹,梅生告诫自己:“什么也不能阻碍我作画!我用四十年的工夫难道超不过四年的本科生吗?” 梅生视画为命,每日坚持作画,即使在隆冬腊月也不间断。他步行到40多里外的晋祠,卧雪写生,一画就是一天。太原的严冬,气温达零下二十多度,他的画室温度只有零下十一度。笔洗中的水早已结上了一层冰,冰被砸开又冻上,冻上又砸开,梅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带着他的学生们在被称作“寒窑”的画室里日复一日地破冰作画。“文化大革命”中,他与众多知识分子一样被打成了“臭老九”,“文革”的最后一年还被关进了“牛棚”。失去了人身自由的他仍然不放弃一切机会,画笔被折断了,不让画画,他就要求抄写《毛泽东选集》。他偷偷地把一本《张迁碑》的字贴放在《毛选》的下面,他每天临帖都要超过十多个小时,汉隶功底的铺垫不仅对日后国画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终于把自己锤炼成了字、画双馨的艺术家。“误兮益兮互有,祸兮福兮相依”蹉跎岁月、坎坷人生使梅生一次又一次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深切感受了梅花的艰辛,领略了梅花的神韵,历练了梅花一般刚毅的性格。梅花香自苦寒来,梅生终成大器!他为中国申奥绘制的27米长卷《寒梅百态图》被誉为华夏第一梅。梅生终于成就了“人民教师”和“优秀人民艺术家”事业和人生的辉煌。

老梅根弥壮 岁岁展繁华

 

三、傲骨的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天然根性异,众物皆难陪”。孤傲出众、幽香浸骨是梅花的禀性,也是梅生的禀性。无师自通的梅生以“不吃古人残羹,笔墨当随时代”为座右铭,不断创新,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终于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新写意花鸟画派。寒退春来茶亦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改革开放给梅生带来了创作的春天。梅生用作品感受时代气息,反映社会变化,绘画技艺在不断创新中得到升华。三十年来,《赵梅生画集》、《赵梅生水墨世界》、《文物感怀》、《走进温哥华》、《用笔墨触摸西欧》等一大批精湛的作品出版,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梅生喜披“大红袍”,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其作品录入《中国近现代画家画集——赵梅生》,他的作品还与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关山月等二十一位画坛巨匠的作品一并刊入了《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      异域风情、中西合璧的佳作《视觉法兰西》是梅生“世界大同,笔墨传情”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佐证。他受聘于香港美术学院;辗转于加拿大、中、日韩;赴欧洲多国巡展;作品被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文化机构收藏。特别是2008年,梅生应国际奥委会的邀请,专程出席了“国际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他的作品《光耀奥运》与2007位中外艺术家的作品一道为奥运文化增光添彩。如果您有机会去先生家里作客,一定可以看到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赠他的那柄奥运火炬。

老梅根弥壮 岁岁展繁华

四、奉献的梅    

 梅生在逆境中寒窑秃笔破冰作画,感受梅的艰辛;在顺境时洒脱泼墨冒雪写梅,领略梅的神韵。同时他更注重学习梅花那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和“偶粘衣袖久留香”(刘克庄)的奉献精神。成名后的梅生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那片黄土地。2005年,他把近百幅得意之作捐献给了家乡闻喜县,并自筹资金建起了美术馆。2008年,晋祠博物馆要花大价钱收藏他的作品,他的回答是“我不卖,我捐!”梅生又把自己的一百多幅精品捐给了晋祠博物馆。能在晋祠博物馆收藏建馆的书画家目前只有三人,一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大家傅山,二是近代国画泰斗董寿平,梅生先生是艺术殿堂迎来的第三位巅峰画家。特别是当汶川、玉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他六次捐画、捐款,所以先生又是名符其实的德艺双馨的“草根画家”。      红烛熠熠、四壁生辉的《灯花》是梅生先生的得意之作,也是他从教五十多年的象征。先生说:“我是一名画家,但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先生培养了数千名美术教师和画家,是一名德高望众的美术教育家。但当有人问他“先生有多少徒弟”时,他的回答是“我没有徒弟!”他说:“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教育,而学生在学校又会遇到许多位老师,我怎么能贪天功为己有呢?”特别是在他即将退休之际,学校和太原市教育局要为梅生先生从教五十年开庆功会,但被他婉言谢绝了。梅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

老梅根弥壮 岁岁展繁华

五、希望的梅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梅生喜欢梅花的又一个原因是梅花的开放预示着冬将过去,春将来临,梅总给予人们希望。是心中的希望使梅生战胜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希望使他坚强,希望让他奋进,希望为他带来了成功。梅生先生以自己的亲生经历教导他的弟子们:“永远从零开始!即使你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也绝不要回头欣赏自已的脚印。宁肯挑战失败,决不守旧成功”。     梅生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人生第一种境界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生第二种境界,如今已到达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第三种境界,但是矫健的老画翁——当年的那个梅娃,仍然性如顽童、意气风发,继续躬耕砚田、尽染梅园。 祝愿难老泉边这株老梅年年焕新枝,岁岁展繁华!

 责 任 编 辑    夕 林


投票



版权所有:华夏人物文化网 业务联系电话:联系人:13015470872 15535168404 殷先生 备案号:晋ICP备19005556号-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经营项目| 组织机构| 客服服务|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百度凤凰网腾讯网人民网新浪网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干部网管理与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