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文化教育世家,五十多年的成长,文化教育贯穿始终,做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三代家庭所积累的、对文化教育领域的重大事迹,是尤记在心,对我的姥爷孟步云先生,在清末民初所倡导女子解放、摒弃缠足陋习、号召女子迈出家门走进学堂,同男子一样学习文化知识的伟大事迹,更是从小耳濡目染,是听着他老人家的故事长大的。 我写作晋学文化之女学史记《天足》是受80岁老母亲的重托(今年90岁),得到家族重多亲属的大力支持帮助,尤其是大姨孟石兰、母亲孟夏兰的详实记载手稿——对孟步云先生用一生精力在山西为妇女解放事业高举起女子“天足”大旗,成立“天足”协会,在乡人晋商富户乔致庸及后人乔景俨、乔映霞和山西民族实业家渠本翘等等的大力扶持资助下,为山西妇女解放创办了六所女子学校——从小学、中学、师范、大学。 我写作晋学文化之女学史记《天足》时,主要参照1932年由山西省政府、时任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签发的、长达46页、记载孟步云先生一生为山西人民所做贡献的碑文拓片(《天足》后附)。孟步云先生去世后,由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冀贡泉先生联合社会名流、绅士公请孟步云先生的灵位入文庙“三立阁”,纪念孟步云先生一生为山西妇女解放事业的立德、立言、立行之功绩。由山西省政府决定为孟步云先生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现五一路小学)立纪念碑,碑文拜赞词由时任山西省博物馆馆长柯璜题;碑文内容由时任山西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郭象升先生撰写;碑文刻书由被称为“华北一支笔”的赵铁山先生为撰文谨书。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不无道理的,不仅对我的《天足》写作得已验证,而且一百多年前的前辈孟步云先生倡导女性天足,走出家门进入学堂,同男子一样学习文化知识的伟大事迹,也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真理,在他身边聚集着一大批仁人志士来支撑他的事业,为代表的当数教育界主阵的赵戴文先生(民国初年为阎锡山的总参谋长,主管山西教育,后任山西省主席)、徐一清先生、梁善济先生、冀贡泉先生等等。 在我写作晋学文化之女学史记《天足》时,我到山西档案馆参考文献:《山西省志》、《山西人物志资料》、《山西文史资料》第1—150期、《太原史话》、《祁县文史资料》第1—10期、《隰县文史资料》第3期、《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还得到赵戴文先生的后人赵晓颖女士的大力帮助,并且提供给我大量有关赵戴文先生及山西文化教育界的一些史料。 |
刘眉《天足》一书的写作经历
2013-12-27 14:53 查看: 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