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秉民 . 号左艺堂主,山东曲阜人,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曲阜市政协委员、曲阜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曾入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获金奖)、《首届国际敦煌杯书法艺术大展》、《首届国际敦煌杯书法小品展》、《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展》、《羲之杯全国书法展》、《孔子杯全国书法展》、《于右任杯海峡两岸草书大奖赛》(一等奖)、《中韩书法交流展》、《全国法治书画摄影大赛》(获优秀奖)等国内外大型书画展。作品及论文曾在《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楹联报》、《中国新闻调查》、《法制日报》、《人民政协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辽宁青年》等报刊发表或专题介绍。作品及名字并载入《当代山东书法家辞典》、《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等大型辞书,出版《宋秉民书法作品集》、《左艺堂书画》、《宋秉民左笔书法作品集》等个人专集。宋秉民书法作品被美、英、法、日、韩、新加坡、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友人收藏,并被誉为中国具有收藏升值潜力书画名家。 宋秉民书法作品选 名家评说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一宋秉民书艺之管窥 ( 邱忠孝 字讼非 , 号南园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青岛黄海学院客座教授,著名书法家。) 草行称快手 恒志许钟张 但借三分醉 鬼神惊笔狂 概观当今孔里书坛,篆隶真行草诸书体,皆有可造之才也,而以草书见长,且书艺颇精,揮洒放达者,非宋氏秉民莫属。 宋秉民,齋雅左艺堂,因左腕运笔而自署。先生处世为艺,以德为本,淡泊名利,不慕世荣。性格平和醇厚,外温内刚,胸怀旷达,才情奔放。善书法,乐绘事,治学谨严,艺绩良多,其声名非百里之远可以相限也。 先生受家学影响,于弱冠知书,初学唐楷,入手欧颜,上溯魏晋,潜心篆隶,后攻于草。于王铎傅山黄山谷之书,勤习有年,继而追尘张旭怀素。古人云:"师匠不古,终乏梯航。"先生与古人为伍,悉研传统,博涉众采,转益多师,"法度既得,任吾心匠,适彼互合,时发新奇"也。 宋氏书作,颇具个性,无尘俗之气。取法高古,下笔有源,且能自出胸襟。笔底变化丰富,舒卷自如。点画使转,神彩飘逸;线条搖荡,欹正相生。气象磅礴,劲健洒脱。笔有竞龙蛇之术;胸有破鬼神之胆。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绝出笔墨于畦径之外。虽书体纵肆,而法度谨严,可谓"所欲而不逾矩"也,博行家称道。 唐蔡希综《论书法》有云:"草书尤难",清包世臣,自谓于书道颇尽其秘,也云:"唯草书至难"。深究宋氏书法,左手执管,其线条穷变于毫端,合情調于纸上,实非易事矣。俗云:"书无百日之功,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先生临池数十载,玩味古法,摹习之功,不以寒暑少辍,所谓"臥王濛于纸端,坐徐偃于笔下",亦效钟氏,居则画地,臥则画席,入抱犊山,木石尽墨之勤,故毫间积功,技法自巧也。 为使书艺臻于妙境,先生游心字外,浸淫古籍,悉研书学,潜修学养。正如韩愈所云:"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故学识渐进,内蕴即得,卷气自出。 欲求书之动势神彩,先生贯于状物寄情,即搜取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有慕剑悟公孙,犹思群鸿戏海。张怀瓘云:"书者法象也",先生心能妙探于物,墨能曲尽于心,故笔生比兴之情,意含幽深之趣。 先生其妙作,皆为感于事,合于人,契于情,明于志,而暢应于手,即达神情契合,心悟洞彻,如"同鼓瑟轮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转,意态逐毫而应",可谓书之契妙也。 刘熙载《艺概》有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先生书作,是其品格,学识,志趣,风貌之显现,清悦眼目,荡人心胸。所谓悬针含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在其书中皆可领略之。 责任编辑夕林 |
宋秉民——书艺之管窥
2020-4-23 10:40 查看: 3559 原作者: 邱忠孝来自: 华夏人物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