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不算起眼的小事。因为时代变了。 这个时代里,如果还有人能如同古人一般,依旧坚守着中国人独有的、传承千年的、描绘心性的书法艺术,他首先是可以欣赏的,是值得尊重的,甚至是值得崇敬的。 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链条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是中华文明之表征,是古代文人思想的衣钵。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当前仅有不到1%的人还在坚守书法阵地。 如果这个拥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里,每个人都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吃着薯条看着好莱坞大片,终日与手机键盘作伴,甚至以西方的标准衡量自己、打量别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阵痛:我们失去的,仅仅是传统文化吗? 书法,几乎是中国文人最后的风骨 有人说,2005年启功先生去世后,中国已经没有传统意义的书法家了,此观点过于沉重。但这样却越是显得踏实做学问的书法人,在日益严峻的中国文化传承环节中的重要意义。 一位朋友曾和我这样形容拜访陈传席先生的场景:“一推门,没见人,只见到房间里到处堆满书,几乎不能过人。尔后,才在书群中见着一人缓缓起身,慢慢挺直腰板,继而待客。” 眼下中国,凡是在踏实做学问的一批人,多数坚守在书法阵地,典型如韩天衡、陈传席、甘中流、曹宝麟、祁小春、陈志平等一批文化学者,淡视物欲膨胀的商业时代,依旧踏实地读着书、带着学生、做着学问。这些做学问的书法人,几乎成为了中国文人最后的风骨。 他们,是寂寞的“挑夫” 我们很多人热衷于呼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这个担子很沉重,过程也很寂寞。于是,喊口号的人依旧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玩着手机,而真正在传承书法的人,从未有在千万观众的舞台上享受掌声,连展览观众都难过千人。他们敢于寂寞,肩挑重担。 更多时候,他们的双手总是又黑又脏,在黑夜里不断压平宣纸,撕了又撕,写了又写,将最好的作品献给时代,悄无声色地展现给后人。 一边清淡,一边好好活着 我们有些人,对于一些企业老板或创业者赚取百万、千万时,认同之、崇拜之。而一旦看到有的书法家卖字千元、万元的时候,要么嫌贵,要么恶语抨击,认为其“贪图名利”。 而事实上,大多数书法人的艰辛与努力不少于企业家,也有很多书法人有能力去做一个出色的企业家,然而没有。他们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的美好,回归淳朴的恬淡。 有些书法家确实不算富裕,但他仍然在有尊严而清淡地活着。当他有最基础的生活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理解他,尊重他。 请尊重每一位写书法的人, 以唤醒更多对中国文化有担当的人。 (责编:金 星 ) |
请尊重每一位写书法的人
2016-6-3 20:44 查看: 4578 原作者: 袁群来自: 书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