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 第2页 - 人物访谈 - 华夏人物文化网
登录 注册

华夏人物文化网

搜索
华夏人物文化网 华夏人物文化网 人物频道 人物访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2015-3-10 23:16 查看: 9339 来自: 人民网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

伦理观很多前人概括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仁义礼智信等,还有学者提出应该是人,人是核心的核心。我认为中华的伦理观是忠、孝、仁、义、信。忠孝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仁。子曰:“仁者爱人”。“仁”左边是单立人、是个人,右边是二,两个人相处的原则就是仁。孝由此而生,父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应该孝敬父母,这个爱在父子两代人之间是以孝来体现的。继而推广到国家,封建社会对国就叫忠。那么作为个人怎么处理和社会的关系、和国家的关系、和国君的关系?就是义。所谓义者,宜也,就是适当,就是自己处于什么位置上应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那份心,就叫义,所以我们说的义务就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该尽力的事务。朋友之间要讲义气,古人说的义气就是作为朋友尽了朋友之道的风气。信,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诚信在社会上是站不住的,是要被淘汰的。古人讲立德、立言、立功,就是作为一种德性要留给社会,说的话要能对社会有用,还要做事情言行一致,要为社会立功。这是我们的伦理观。

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自己要修养好,要学习,要深思。然后由己及人、及妻子(古代以男性为中心)、及孩子、及兄弟。如果自己的修养三尺高也让其他人都达到三尺高,这就是所谓的齐家。为什么用齐字?齐就是等,自己修养好了让全家人都达到这个水平,就等同了。其次,要把家里的道德伦理治家的方法再扩大开去,要治国,国不是自己的,因此是去“治”。最后是平天下。平是什么意思?是均衡。不是要争夺天下,而是大家都平衡、平均,这样就和谐。

儒家特别强调君子慎独,就是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没人教导的时候,自己提高自己。宋代理学大家概括了君子修身的方向,从那以后一千年成为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什么叫“为天地立心”?天地是无知的,但是天地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它的心,我们要总结大自然的规律,总结一切客观的包括社会的人事的规律。“为生民立命”,生民用的是诗经里面的词,就是老百姓,为老百姓立命。老百姓立命之本在哪里?应该帮助老百姓有一个生存的环境,有一个美好的追求,有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为往圣继绝学”,这是讲传统。张载有感于古代原有一些精粹的儒家思想后来不大提了,所以他说要把往圣绝断的学说继承下来,让它传下去,主要指的是儒家的核心。最后,“为万世开太平”,不是为万世创太平,开太平是开个头,后人继续做。这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

世界观就是一句话:唯物。中国的所谓天并不是神,更不是人格神。神是什么?就是大自然。中国的逻辑是,人就是人,天是大自然,人不是大自然生出来的,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论语》上记载,有学生请示孔子关于死的问题,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连活着的道理都没弄明白,还研究什么死。谈到鬼神问题,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四样东西孔子绝口不谈,不进入他的视野。

回过头分析一下我们文化的三个层次。底层是什么?就是刚才所说的伦理观、价值观、哲学观等等,其实就是“和合”,显然是农耕社会的特点,是超时空的。中层,在我们的风俗、礼仪、宗教、艺术、制度、法律里面都体现了底层。例如,过年过节走亲戚全家团圆,这就是和合。日常生活也有。中国菜好吃,全世界闻名,这是因为烹调任何一个菜都是酸甜苦辣咸俱备,就是古人所说的五味调和。中国讲五音和合,五味调和,五方和合。我们根本的东西在于中层和表层时时体现。今天来不及讲佛教,原始佛教传到中国,经过千年的改造到唐代形成了禅宗,禅宗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合文化。

三、中西方文化比较

首先,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孕育和生长的背景不同。别的文明主要是在游牧时代产生和定型的,虽然经过后代不断改造,但是它的胚胎,它的基因基于游牧。

由此带来第二点,精神来源不同。我们的精神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生产和生活,西方精神的来源是来源于神。

第三,人与人的关系不同。在这一点我们有优势,我们讲和睦、合作,讲义、讲各守其分,但并不妨碍个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农业社会必须构建一个金字塔式的国家机构和统治体系社会才能稳定,这样就讲等级,等级要靠仁、义、礼、信来维持。而西方文化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重继承,人跟人之间讲竞争。

我们农耕社会的文化到了工业社会有不适应的地方,这不适应不见得是我们不对,而是工业社会的弱点,我觉得要辩证看。比如,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系统培养什么人?工业社会所要培养的是给资本家创造利润、熟练操作机器的劳动力,因此要教他技术知识,进而要教他数理化,要教他成为科学家去创造利润,因此,西方的学校不重视德的教育,不讲究修身,但是可以用宗教和社区文化补足。清教徒提出来不择手段地竞争,争取利润,就是为了在上帝面前对“原罪”进行救赎。它的理论是上帝把大自然给你们,供你们使用,各展才能,让亚当夏娃的子孙都过上富裕的生活。怎么富裕才体现上帝的意志呢?是不择手段。所以资本主义的掠夺有宗教的基础。但是,工业社会重视科技和竞争,也有它好的一面,蜜和毒药是混在一起的,需要提炼分离。

第四,人和天的关系不同。按照《圣经》上所说,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上帝造的,造了亚当夏娃,还给他们安排了伊甸园。这是一种启示,大自然是供人类使用的,是上帝关爱他的孩子们,创造了山川、草木、果实,因此人就应该是利用天、战胜天、改造天。这在启蒙思想家那里有明确表述。这样一来,天人是两分的,人定胜天。现在全世界环境的恶化,莫名其妙的疾病突如其来等等,都是这一逻辑的结果。而中国人是敬天、胜天、补天。“女娲补天”暗意就是人类应该“补天”,这个补天我加了引号,是补大自然的不足。这样,我们就是天人合一。


投票



版权所有:华夏人物文化网 业务联系电话:联系人:13015470872 15535168404 殷先生 备案号:晋ICP备19005556号-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经营项目| 组织机构| 客服服务|
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百度凤凰网腾讯网人民网新浪网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干部网管理与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