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太原12月10日电: 日前,抢救历史古代文献的新版古籍《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在太原举办发行暨捐赠仪式。该丛书收录了隋唐至晚清山西前贤富有学术价值,但尚未被社会充分重视,传布不广甚至濒临遗忘或几不为人所知的大量著作。
该丛书由山西民间组织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历时5年耗资千万编纂、点校而成。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文献委员会委员李蹊介绍说,“山西人对本土作家研究很不够,点校本的发行,对于抢救历史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他举例说,该丛书所收录的清代学者耿文光所撰的《万卷精华楼藏书记》,文献价值不亚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乾嘉时期学者祈士韵所著《西陲要略》,不仅记录了新疆少数民族部落起源,具有民族学、文化学价值,而且其对整个西北边疆的军事、行政设施都做了详尽考察,对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也具有重要价值。
据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副理事长赵华山介绍,《山右丛书》点校本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排除了山西籍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名人,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司马光、元好问、傅山等的作品,所收大多是“不见经传”者之作。“如果说这些鼎鼎大名的文化、学术巨匠是山西古代文化生态中的参天大树的话,那么本丛书所呈现的主要是山西历史文化生态中的土壤和植被。”
据介绍,《山右丛书·初编》上自隋唐,下迄晚清,共收31位晋籍学人著述32种,附录9种,共500余万字,涉及哲学、史学、文学、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地理、民俗、文献等诸多学术门类。
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李玉臻说,《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是《山右丛书》系列丛书的第一部。目前,《二编》的编纂工作已经开始。整套《山右丛书》编纂完成后,预计将有5到8编、4000到5000万字的规模。
李玉臻表示编纂工作任重道远,“如果现在不整理,这些著述很可能就会消失、淹没。我们将尽可能收录历史上名人作品,为后人研究架桥铺路。”
发行式上,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向山西省社科院、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国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省内学术机构捐赠了当日发行的《山右丛书·初编》点校本。
(责编:殷金星) |